摘要 提出了文化设计的概念和理念体系,分别从文化的时空差异性,展示技术和表现形式阐述了文化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主题、思想、美与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形式上的真,认知上的善,感知上的美是文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并据此构建了文化设计的三个层面(主题、思想、美与爱)的设计符号体系;结合森林与湿地公园设计实践,分别从功利与审美相结合、爱与人文关怀、异质化与特化、符号化,大众潮流与时尚、亲和性与神圣化、共鸣与共震,个性化八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设计理念的应用与设计基本手法。
关键词 文化设计 设计符号 设计手法 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的手段与技术可谓日新月异,设计的流派也是体系繁杂。但是,时至今日,逐渐有一股革命性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正在浮现,那就是文化设计理论。本人长期从事树林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和森林文化研究,在设计实践中感到文化设计理念的强大生命力,运用这些理念能给设计带来质的进步与飞跃。
1文化设计理念的提出
文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的交融和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快速的变化特征,一方面是文化多元性,各种各样文化的出现和迅速地消亡,一方面是地方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被同化,文化的异质特征也越来越弱化,同时,“文化”的词义被快速地、十分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层层面面。文化的诠释也就多样化,但有一个总的趋势,即就是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不管文化被贴上什么标签,以标志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者一个产品的价值,文化已经渗入了人类生活的深层次。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需求之一。
所谓设计,就是把人们的思想、文化、需求以一定的符合人类理解和认知形式或者符号表达出来。设计的潮流、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也在迅速地发展。有唯美主义的设计,有功利性设计,有虚幻设计,也有现实设计。设计的区域性特征、阶段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本人曾对设计的基本理念分别从需求功利和审美等多方面进行过一 些探索,但仍然停留在纯设计技术与方法层面,未能深入其设计的本质与精髓是文化。
文化是一切设计的灵魂。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人又反过来审视了所有经久不衰的经典设计作品,从建筑到艺术品遗存,都反映了这一个基本认识,凡是倾注和体现了文化,——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作品,都是经久不衰的设计作品。
随着对文化和设计研究的深入,本人在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加重了对文化的关注,加重文化设计要素。为了体现文化主题,并自觉地应用“文化设计”的技术与手段,以提高设计水平,使设计产(作)品符合人类(使用者)的文化需求。具体地说,在一切实际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文化设计阶段,也就是过去模糊的如概念性设计、理念设计、方向性设计等内涵。这是一切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就是注定以后设计的方向与灵魂的阶段。可以说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魂。
2 文化设计理念体系框架
对于具体的设计,如何体现和应用文化设计理念,从设计的阶段性分析,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应对设计对象进行文化分析,包括文化差异性,展示技术与手段,表现文化的基本形式,其次是确定文化表现基本内容,即主题思想的美与爱。然后对文化表现的基本内容采用不同设计符号来体系。最后用各种不同技术与手法来表现设计者的文化取向和文化价值理念,。
2.1 文化设计分析
2.1.1 文化需求分析
从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分析,文化需求是一种高层次需求。但据本人考察分析,文化已经渗透到各阶层,各阶段,文化需求是所有人的需求,只是人类群体不一样,他们的文化归属性不一样,对文化中某些要素的需求不一样而已。作者考察和分析了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认为文化需求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而是一种广泛的需求,只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文化需求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以一个人一生为例(有时也代表了从低级向高级需求的变化),在婴幼儿阶段需要的是基本生理需求,在文化层面上体现出对爱的追求。到了青少年阶段,就有了对安全和社会的需求,从文化上体现为对社会团体归属和社会关爱的文化需求。随着收入、文化、地位的提高,最后会过渡到对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阶段,从文化层面上表现为爱的给予,爱的创造,主动地有意识的创造美的文化需求阶段。
进行文化需求层次分析,有助于分析或满足设计服务对方的需求,而有的放矢地在主题、思想、审美与爱三个不同层次来进行文化设计。以一个森林公园规划为例,在场地规划上我们会把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在场地上分隔开来。如儿童游乐场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而探险、探险区域满足有社会需求和安全需求层次的游客而设计。汽车野营地则是高层次的需求层面,因而汽车野营在现阶段就是一种身份显示,是自我实现与尊严的需求。
同样,在项目规划上对于低层次的项目,如老年与低幼区的项目,在设计中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爱,如路标、服务设计;而对较高层次,设计项目则应该有利于他们显示爱,给予爱,如名人植树园、树木爱护认领园等就是为了满足这些人对爱的付出需求。如前例,在低幼老年活动区,在管理上我们会设计很多的人员与设备,而在汽车野营区,则基本是自我管理的无人服务区。相反,后者的自愿支付和实际支付费用或者收费都会高于前者。
2.1.2 文化的时空差异性分析
文化的时空差异是指因文化在不同时空会有不同的表现,相反,不同时空会有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区域性则是指属于文化范畴的某些要素会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的状况,或者相同的要素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产生文化差异。这种例子俯拾皆是,尤其是属于社会习惯礼仪等文化现象。时空的距离会产生文化隔离。同样一个社会习俗或者一件艺术品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从美与爱上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比如在唐朝以胖为美,汉以瘦为美,现代又以性感为骄傲,这是时间的不同;汉族以“双数”为吉利,部分苗族人以“单数”为吉祥,这是民族的不同。
2.1.3文化展示设计技术
一部分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比如社会制度,社会伦理、习俗,一部分文化是设计而成的,如城市建筑、艺术品等,对于后者,文化的设计就非常重要。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基于旅游艺术观赏目的的文化设计。过去作者就雷公山森林公园的苗族文化展示设计作过一些探讨。
虽然像建筑和城市,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功能的体现,从文化角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展示。像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品则纯粹是一种文化(思想)的展示。这些艺术品的寿命和艺术价值,则完全取决于这种文化设计的手段。文化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体现文化的思想、爱与美是否符合人类对文化的需求。让人了解文化的设计就是文化展示设计。
2.1.4基于规划设计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于设计而言,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以一个湿地公园为例,文化的形式以三个大方面来体现。
用地规划——基于主题的公园性质规划 景观规划——基于思想的公园建设规划
项目规划——基于审美与关爱的公园游憩项目规划
用地规划中的文化设计主要是要把握对用地的态度。在文化的诸种形态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态度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笔者在规划生涯中碰到一个典型的土地利用文化设计就是,南京新济洲群湿地的土地利用,这一块变为洲滩湿地的土地,在2000年实行生态移民后,面临三种土地利用方向,一是恢复为自然状态下的湿地,把大部分空间归还给湿地水禽,二是开发为高档娱乐场所供少数人享用,三是开发为大众湿地公园,供南京市民享用。在规划中从文化角度上,个人趋向于第一种和第三种利用方向,更趋向于资源应为大众服务。虽然后来,这块湿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以第一方案在实施,但终究因其在城市边缘,以后终将成为广大市民的一块生态休闲地,形成一个人与水禽和谐相处的典范场所。
基于审美的景观规划,在文化的角度主要是体现何种审美需求。并且以一种什么样形式美感出现。以前者为例,我们就提出了湿地园林化的理念,就是以审美角度进行设计。具体而言就是把设计者的主题取向,思想、审美与人文关爱用设计符合和语言通过景观、建设项目、建设风格等一系列形式表达出来。基于爱的文化设计——实际上就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如作者在规划设计中,始终把握无论是从设施还是项目上,都要考虑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取向。这也是文化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内容。从人文关怀和爱的角度进行设计,在各种设计上始终都是设计人员应把握的设计尺度。从理论上这就是一种“文化设计”。
2.2文化设计的基本内涵
从对文化的需求,展示技术和时空差异,表现形式分析结果得知,体现文化的主要层次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即主题、思想、美与爱。任何设计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作品,从文化的角度。都是从上述三个层次来体现文化。
主题 ——形式上的“真” 思想 ——感知上的“善” 美与爱 ——感知上的“美”
主题:文化设计的精髓,它是形式的语言与符号载体,从设计角度就是体现设计的功利性、目的性。在设计形式上是一种“真”的表现形式。在设计的形式上有“真”与“假”的对立。
思想:它是形式的外延与内涵,即隐藏于设计形式之后的语言,这是设计者的思想,判别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或者作品的寿命其思想是主要要素。因而在认知领域是“善”的表现,在设计表现上有“善”与“恶”的分别。
美与爱:它是思想的升华,是设计作品与观众(受众)之间的桥梁,因为有美,因为有爱,才把设计者与民众联系起来,使设计作品更易被民众接受。“美与爱”的设计在感知上则是“美”的范畴,在设计手法上有对“美”与“丑”的表现区分。
考察现今遗存的设计作品,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设计材料的自然性,即使采用其它材料也要仿石、仿木、仿生、仿古?那是我们在文化层次上一种对“真”的追求。为什么我们设计的作品要贴近生活,体现民族特征、区域特征,时间特征,要让大多数人理解和熟识。使用设计的产品,能表明使用者与身份,满足其情趣,那是一种对“思想”的追求,一种思想上的认同感追求!一种“善”的表现。可见真与善的设计是文化设计的基础。
为什么设计者要在墙角设计一角绿草花坛,那是对生命的关爱,为什么设计者要保留城市中一段残墙?那是体现对历史的关爱。为什么设计者要把墙角的线条用花坛围绕圆形或曲线,那是基于对美的追求。在文化设计中,美与爱是设计的两支翅膀,因为有这两支翅膀,艺术才会飞翔,设计的生命才能延续。所以美与爱的设计是文化设计的灵魂。
综上所述,文化设计的基本内涵是主题、思想、美与爱三个层次,在文化设计目的层次上是真、善、美的体现。而且三者完美结合的文化设计也就是真善美完美结合的设计,是产生一切完美或优秀设计的基础。
2.3文化设计的符号体系
对文化设计的符号体系进行研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用使用设计语言和设计符号或者更好地使用设计符号和语言来诠释文化。
2.3.1主题符号体系
从文化角度上,主题往往是其功利性表现形式,以森林公园一座休息凉亭为例,在公园游道上设计一座凉亭,它横跨游道,位于上下山游路中途,其主题符号是“休息使用物”,而且是短暂休息,因而在能避风雨的条件下采用了敞开式。
物的关爱、导引与警示设计等等。在设计中,时刻关注“爱与人文关怀”,这是一个设计者所必须具有的文化设计素质。
2.4 文化设计的基本手法与在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文化设计的基本手法应是围绕文化设计三要素、主题、思想、美与爱来展开,在公园规划中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增加文化设计内涵。
2.4.1功利与审美相结合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劳动工具至今,所有的,只要是经过人类设计的一切事物,都是功利与审美的双重功能结合。流传至今的艺术品,在过去可能就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工器具,如艺术收藏中的陶瓷。纯粹的审美作品往往是一段时期内审美时沿与潮流的反映。但不具有很久的生命力,它们会随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消亡。
有一些设计流派,尤其是一些唯美主义者,一味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了设计作品的功利性,事实证明,其寿命也非常有限,那唯美的绘画、音乐,这种纯艺术的形式,往往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摇篮曲是为了哄小孩子入睡,很多优美的旋律有助于病人康复等等。
又如我国历史上的画像砖,首先它应该是砖,能砌墙筑屋,其次上有像,又达到传情达意之功能,所以至今才有那么多人来使用和收藏。所以,功利和审美二者缺其一,都不会是完美的结局。
2.4.2 爱与人文关怀
爱与人文关怀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对爱的设计诠释,任何一件不能传达爱的设计作品可以说是根本没有意义或者不能持久的作品,不是一件成功的设计。本人曾审视过一个公园的观景了望台,在顶层设计了了望围栏,由于高度过高,只能是大人才能了望,小孩就只能望墙兴叹,遥望蓝天了,那就是一件典型的缺少“爱”的语言的设计作品,在后来的修正中,对已砌墙体开挖观景窗,以适合儿童的观景需要。
个人在许多公园规划设计中,对大众聚结游戏场所,都提供要设计残疾人通道,设计幼儿活动区域。实际上就是从文化角度上,增加“爱”的设计语言。
2.4.3异质化与特化
在旅游动机研究中发现,文化的异质性是吸引游客出游的一个重要动机,突出例证是少数民族旅游,就是为了欣赏文化的异质性,为什么城里人向往乡村的淳朴,而乡里人憧憬城市里的繁华。为什么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国、出境旅游,因为就在于享受文化异质性来体验旅游愉悦。
异质化与特化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设计对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达到在形式上是有审美价值,在内涵上具有爱的意义,这就是文化设计的目的。在文化异质化与特化设计中,对于设计者而言,应该考虑设计对象的服务目标,了解服务目标的需求,另外特化与异质化如过度会成为诡异,或者神秘化。会因为一时不被大众接受而遭冷遇,虽然这种冷遇不一定代表它们就没有文化价值,突出的例子如毕加索、凡高的作品,和爱菲尔铁塔,现在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但当时并不为所有的世人所接受。
2.4.4符号化
在设计中切忌采用直裸语言,要采用含蓄和抽象语言,以激起人类想象的翅膀,而产生审美愉悦,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人裸体,给人激发的可能是情欲,而同样一个女人的裸体画像则激发了大多数观众的各种审美感受,人们从肌肤质感、色泽线条上去审视,而不是从性别上去审视。这就是符号的魅力。
2.4.5大众潮流与时尚
对于设计者,艺术创作者,几乎没有人不为世俗和潮流所左右,有些是因为生存,有的是屈服于内心的奴媚,如建筑师明明知道有过多单元组合的体 建筑,在采光、通风不但不符合功利的需要,同时不符合审美的需求,但为了屈服于投资者使用最小化的投资来构建最大的建筑面积而进行设计。在这些方面,除了世俗文化外,还有经济利益,政治对设计与制作的影响。
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从文化角度上进行审视,这些设计时尚与潮流,追赶大众文化潮流的设计风格也属于文化设计范畴。因此,设计师从文化角度上被同时也应是时代的弄潮儿,应牢牢把握时尚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
2.4.6亲和性与神圣化
从文化设计角度,亲和性就是设计作品的可接受性,可接近性。亲和性文化设计最大应用领域是材料工程中的材料质地,为什么玉石是那样永远使人着迷,就是玉的那种质地让人感受到的亲和感,温馨而神秘。在旅游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参与性项目,如浅水戏憩区,让人与水、山、石、路、林进行亲近,从文化的角度上就是一种亲和性设计。
与亲和性相对的是另一极端,人们无法接近,在形式空间上无法接近,造成了不可及性,在思想交流上无法接近形成了神圣感。
在庙宇、神坛设计中,往往就采用了极端的装饰,如鎏金,就是让人无法接近而显豪华,另一个典型事例就是一般人无法接近的佛像和塔、庙建筑都是因为在形式上无法接近,在思想上产生距离而呈现神秘、神圣,使人顶礼膜拜。
2.4.7共鸣共震设计(归属与认同感)
共鸣共震虽然是一个物理学的名词,但在文化设计中也相当重要,因为我们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认同。认同的形式之一就是共鸣与共震。 在形式上认同产生美感,在情感上共鸣会诱发爱意,比如某某人对某人说你好象我以前的朋友(爱人),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共震,是一种爱意表达,某人在大自然中,产生了与自然融为一体,所谓人天合一的感受,即也是产生了共鸣共震,那是一种美的升华,所谓人天合一的境界,使设计作品在文化认知上与感受者产生共鸣共震共知共识,是设计者追求的设计目标之一。
对同一类文化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化群体,他们追求同类风格,同样的价值对具有同一文化特征的事物会产生认同感。对于设计者而言,就是要面对不同设计服务对象,设计和强调一些会被认同的文化要素。使之产生归属感,从而对你设计的产品产生钟爱。
2.4.8个性
个性是设计者个人的标签,在形式上的个性是设计者的风格,在思想和文化上的个性代表了设计者的流派,任何设计者,孜孜一生追求的是个性,越是个性的东西,尤如越是民族的东西一样,越有价值。作为设计者张扬个性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些个性必须置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是一种有辨识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大方向的个性尤如脱轨的列车,无法前行。
在设计形式上,个性就是设计者个人水平学识的体现。
在文化层次上,就是设计者思想、审美品德和爱商(高于智商,情高之上的一种智力)的体现,比如说作者的设计更倾向于尊重大自然或关注弱势群体,从爱商角度上说,是一种对自然与弱势群体的爱,当然也有一些设计者热衷于设计高档娱乐消费,更多地关注权力与财富,也是一种爱商,那是对权力与财富的热爱。这不是爱商高低之分,也不是文化高低不是,这就是个性,是个性的不同。
3 结束与探讨
设计学发展至今天,可谓流派纷呈,理论百样,有唯美的审美主义设计流派,也有倾心于情感心理学设计流派。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只有从文化的角度上进行深入理论分析。从文化设计角度上丰富设计的技术与手段,才能真正带来一场设计的革命。本人研究的触角刚刚涉及文化设计领域就感觉到文化设计的无比强大生命力,应用文化设计的理念上来指导森林与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能大大提高设计的水平。但是,从文化角度,从技术角度上,从理论角度上来研究文化设计的道路还很长,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文化设计的技术与理论体系。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博天堂国际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执委会办公室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