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博天堂ag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

媒体:原创  作者:森林旅游资讯
专业号: 2017/4/13 14:20:17

各市、县(市、区)农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局)、交通运输局、水利(水务)局、文化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林业局、旅游局、扶贫办、金融办、妇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水利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地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有力抓手,按照“农旅结合、三产互动、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拉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农业功能,促进了农民增收。休闲农业呈现出新主体竞相涌现、新功能日趋拓展的新格局,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农旅结合的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新型消费业态,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但也存在发展不够均衡、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安徽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坚实基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价值、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实施特色产业扶贫的重要渠道,作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作为传承农耕文明、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部等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传承农耕文明为核心,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为着力点,围绕优化区域布局、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产业扶贫、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培育知名品牌为重点任务,加强统筹谋划,精准综合施策,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基在农业、利在农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场所,加强规划引导,科学构建多方普惠共享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的活力。

——政府引导、市场运营。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对接城镇居民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消费需求,创新产品,加强服务,形成新兴市场。

——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坚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投资主体等多方参与,进一步激发各类投资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集聚各类生产要素,使休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协调推进。

——突出特色、创新发展。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不同生态区域类型、不同产业类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科技、经营管理、发展模式等多领域创新,突出“互联网 ”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催化作用,统筹推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始终遵循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理念,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每年新增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3个、示范点20个。到2020年,打造知名度较高的休闲农业旅游精品路线20条,特色节庆活动20个。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2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900亿元以上,促进广大农民就业增收,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布局更加优化、类型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导,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因地制宜编制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在皖南和大别山区,打好原始生态牌,突出农业景观游、生态养生游、淠史杭灌区游等;在沿江、沿淮、沿湖及河塘沟汊等水资源丰富地区,打好水景观牌,突出湿地景观游、水乡风情游、渔家体验游等;在传统农区,打好现代农业牌,突出观光采摘游、农业园区游、农耕文化游等;在城市周边,打好休闲体验牌,突出农业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度假游等;在少数民族区域,打好民俗文化牌,突出特色乡村游、民俗风情游、古朴村落游等,努力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休闲农业专项规划和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产品开发,不断丰富产业类型。依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类型。支持农民发展农(林、牧、渔)家乐,支持休闲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从点状发展到面上打造,形成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着力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市民农园、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摄影基地、运动垂钓示范基地等,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全域旅游相结合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三)加强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休闲农业村庄的景观道路、供水供气、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设施,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消费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产业扶贫,不断推动创业就业。全省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要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促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有计划、分层次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能力。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带动贫困地区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推动贫困地区优质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休闲农业合作社、兴办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巾帼创办领办休闲农业实体,培育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

(五)加强保护传承,不断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要求,保护村落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和监督。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力度,加强对已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督管理。大力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国情乡情教育,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社会实践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支持发展妇女手工艺特色产业项目。把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作为提升休闲农业内涵品味的重要着力点,挖掘农村文化、生态、民俗民族特色等资源,强化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味。

(六)加强示范引导,不断培育知名品牌。坚持示范创建和宣传推介并重。持续抓好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集聚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地方品牌。积极借助各种现代传媒和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要农事节庆节点,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等精品景点、精品线路宣传推介。着力打造一批有内涵、有市场、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体系,放大品牌效应,使农民“学有目标”、企业“创有对照”、市民“游有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将休闲农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组织拟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切实提高推动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明确任务分工。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农业部门要落实牵头职责,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指导产业整体发展。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安排资金、基础设施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用地政策。住建部门负责指导村庄的规划建设、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等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道路交通和路牌路标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指导相关供水设施建设管理、河湖管理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文化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和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林业部门负责指导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旅游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扶贫部门负责支持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妇联负责指导妇女发展休闲农业。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负责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强化政策落地。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等相关文件提出的建设用地、扶持项目等政策要求。一要强化用地保障。各地要用足用活现行的管地和用地政策,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前提下,着力保障休闲农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用于发展休闲农业;支持利用“四荒地”、林场和非饮用水源水库、湖泊等水面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将休闲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等试点要向休闲农业区域倾斜。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自办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休闲旅游接待服务企业。二要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的重点内容予以支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农业旅游重点村(点)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将财政投入量化折股,变为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入股资本。三要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的支持作用,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 ”模式、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大型装备设施、设施大棚、特色酒店、休闲农庄等抵质押融资业务。

(四)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将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等专业人才纳入培训范畴,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建立安徽省休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引导科研教学单位积极开展休闲农业关键技术模式攻关、示范、集成及转化,增强休闲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

(五)加强规范管理。制定实施全省休闲农业行业地方标准。加大对认定的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星级企业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对各类休闲农业合作组织、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的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行业指导与规范,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环境。

(六)强化宣传推介。按照“统筹谋划、上下联动、重点推进”的思路,在重大节假日前和重要农事节庆节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宣传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鼓励各地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宣传推介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各地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活动,努力营造发展休闲农业的氛围。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水利厅  安徽省文化厅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安徽省林业厅

  安徽省旅游局  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安徽省妇女联合会

  2016年12月26日

阅读 798

专业会员

专业号:


森林旅游资讯的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博天堂国际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执委会办公室

    基于技术构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