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之一: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 -博天堂ag

  
博天堂ag-博天堂国际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评论]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之一: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

媒体: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作者: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专业号: 2020/4/21 11:17:48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之一:

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进入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全面反思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绿色浪潮”和“环境意识觉醒”的影响下,“生态旅游”的思想开始萌芽,后来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酝酿,“生态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1983年,墨西哥学者h.ceballos-lascurain首先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旅游”一词,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并流行开来。最初生态旅游之所以得到关注,是因为人们注意到作为利用对象的生态旅游资源需要保护,同时环境教育的侧重点需要转移,而且客观上社区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生态旅游的介入。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正在稳步发展,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的测算,生态旅游收入在以每年10%-12%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几乎与国际同步,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经验和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很多成果具有国际代表性。毫无疑问,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总的情况是发展很快、成绩很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前景光明。本部分以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来进行总结和阐述。

1.发展历程

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引进到接受理解和从多种实践到典型示范两个大的阶段。

1.1.从概念引进到接受理解(20世纪90年代2000年)

伴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兴起,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旅游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和可持续旅游的理念贯穿于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应该说,国内正式引入“生态旅游”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在国内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在此期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专题研讨会或论坛。

通常认为,1993 年9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会议”通过的《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纲要》,标志着生态旅游的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1994年3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原林业部成立了森林国际旅行社,北京、福建、陕西、大连等15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还先后成立了森林旅游公司或森林旅行社,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和开展森林旅游活动,这标志着与国家旅游局相配合的森林旅游在管理和开发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体系。1995年我国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就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还建议国家旅游局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主题年,这个倡议书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是具有标志性的。1996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究推向实践。同年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与国家旅游局联合资助了“九五”重点项目“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宏观配置体系研究”,由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主持,开展生态旅游典型案例研究。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进一步推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1997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有不少文章涉及生态旅游,认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99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建设六个高水平、高起点的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九寨沟、迪庆、神农架、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呼伦贝尔草原。

1999年是生态旅游发展重要的一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四部门联合举办了“99中国生态环境游”活动,其主题是“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主要口号有:(1)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2)返璞归真,回归自然;(3)生态环境游——时尚的选择;(4)青山秀水探净土,清风明月近自然。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借助于新闻媒体的推介,“生态旅游”的概念开始被社会广泛关注。

2000年,由杨桂华等编写的《生态旅游》教材首次在大陆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生态旅游领域理论研究的著作,是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此为开端,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此过程中,很多专家和学者做出了不懈努力,吸取国际生态旅游的先进发展理念和做法,为我国生态旅游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1.2从多种实践到典型示范(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旅游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举办一些重要会议的同时,也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甚至上升到典型示范。

2001年3月全国旅游发展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同年,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国家旅游局工作要点》与《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并将其列为我国“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同年12月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自成立以来,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先后成功举办十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在推动和指导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007年,“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成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景区与线路相结合、普及生态旅游与发展会展奖励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展会,为探索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2008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国家旅游局正在制定《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并在会上发布了征求意见稿。2009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同年,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四部门(机构)联合发文,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种生态旅游产品系列,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生态旅游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41号文件)中关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节水减排、低碳旅游、绿色旅游等举措都体现了与生态旅游的关联性。

2009年,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会同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湖南、贵州两省进行生态旅游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并作为提案向2010年的两会提交,该提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该提案中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制定统一规范的生态旅游标准体系;三是完善生态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四是健全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大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六是推进科技进步,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七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2010年由国家旅游局提出,联合环保部和两家机构共同颁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推动生态旅游”。

2011年,第一本生态旅游杂志——《中国生态旅游》创刊,对普及生态旅游知识做出了贡献。2012年,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并颁布实施。2014年,在九三学社中央的工作推动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成立了生态旅游分会,其宗旨是遵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集全国有志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力量,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推动生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平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同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旅游局的共同推动下制定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可见生态旅游的总体形势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的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建设,有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探索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同时有助于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意识和实现社会发展。

2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形势喜人,无论从政策、产业,还是学术研究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都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更大的投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2.1政策层面

我国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偏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旧突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相关部署的全面展开,生态旅游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融合发展势头日益凸显,是建设美丽中国,让城镇更美、让农村更美、让老百姓更富裕的重要途径。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非资源消耗型生态旅游,有效整合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生态品味,促进融合发展,优化配套体系,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引导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树立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新观念,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旅游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元。预计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70亿人次,居民人均旅游次数将从目前不到3次提高到5次左右,旅游产品供求矛盾将持续突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至今,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旅游产业虽然还不能进行独立核算和统计产业体量,但生态旅游产业的特色和规模已经形成。以森林旅游为例,近年来在各级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森林旅游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规模逐渐扩大,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森林旅游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增收能力。从2015年全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基础的统计数据看,森林旅游直接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21.21%,创造社会综合产值7800亿元,约占2015年国内旅游消费(34800亿元)的22.41%,同比增长20.00%。全年接待游客约10.5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的26.25%,同比增长15.38%。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人员数量达24.5万人,其中导游和解说员近3.8万人。此外,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旅游兴趣的增强反映了一种不断高涨的时代潮流,那就是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形式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并注重参与性,包括诸如野生植物识别、野生动物观察、户外游憩活动、自然和文化传统体验等等,甚至还引进吸收了西方国家盛行的边走边学(向导旅游)、专门学习性旅游计划(团体教育性旅游)等旅游项目。

2.3学术研究领域

在生态旅游研究体系建立初期,以生态学、地理学和林学等学科为学术背景的一批学者开始从生态伦理、自然保护、空间分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社区发展等角度探讨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生态旅游的概念体系、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已基本清晰,其理论“范式”也初步成型。生态旅游是在围绕大众旅游与替代旅游、特定主题旅游、可持续旅游等相互竞争的语境或背景下产生的。国内学者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讨生态旅游的内涵和本质,并在客观上形成和积累了一套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自2000年国内出版了第一本《生态旅游》教材之后,后续多个版本的生态旅游教材又相继出版,这些教材的出版,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为生态旅游的细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和蓝本。以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的历任委员为核心,联合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以及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生态旅游学术共同体已初步形成。以韩也良、李文埕、卢云亭、郭来喜和吴楚材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生态旅游研究开创者,为推动生态旅游的系统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后期形成了吴楚材的起源论、杨桂华的系统论、叶文的本土化思想为标志的生态旅游研究范式。其他学者在生态旅游规划、可持续生计与社区参与、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生态旅游认证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发展过程中,还相继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机构、生态旅游相关协会与学术组织,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近年来的国内生态旅游研究中,至少涉及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1)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2)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规划;(3)生态旅游伦理与中国山水文化;(4)生态旅游市场与品牌塑造;(5)保护地与生态旅游;(6)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7)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8)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9)自然解说与环境教育。特别值得一提和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生态旅游研究领域一直在研究项目上给予关注与支持,国家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也对生态旅游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给予了支持。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逐渐聚焦,研究问题逐渐清晰。

摘自:《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该书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撰。叶文、张玉钧、李洪波任主编。

本部分执笔人:张玉钧,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阅读 11477

专业会员

专业号:


袁帅的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博天堂国际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博天堂国际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执委会办公室

    基于技术构建

    网站地图